“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分论坛二“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观点综述

发表日期:2015-11-11作者:编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出处:青研中心科研管理部

“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

分论坛二“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观点综述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参加分论坛二的全体成员,在认真学习开幕式上徐晓书记提出的共青团要把握新媒体社群规律,传播规律,链接规律,数据规律等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在下午4个小时的时间内,开展了深入的思想交流,各位代表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工作实践,献言献策。下面,从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的理念创新、团干部的新媒体素养、共青团网络新媒体的工作实践,以及青年微博的个案分析四个方面,将研讨成果综述如下:

1.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的理念创新

新媒体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青年学报》主编刘宏森认为,新媒体早已溢出技术范畴,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应该强化教育引导职能,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教育内容比新媒体工具本身更重要;当今青少年思想世界中的内容极其多元化,帮助青年更好的梳理其思想世界比思想输入更重要;同时,思想的输入和梳理,都需要优质的思想资源,思想资源比物质资源更重要。刘老师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界定的优质资源的涵义,即正确、符合实际、鲜明新颖、深刻、系统性的思想;准确、直面现实、贴近青年、生动、接地气的表达。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褚敏从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的视角出发,将积极发展、主动发展、整合发展的理念,运用到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实践中。提出要以需求为基础,针对青年群体从低级至高级的娱乐休闲、自我发展、实现、社会参与等不同需求,团的新媒体产品应提供差异化服务,调动青少年积极性;要以参与为方式,激发青年群体的内在自觉,通过对青年参与情况进行记时、赋值和给予网络团币等,建立正反馈机制,帮助青年提升获得感、效能感与力量感,调动青少年主动性;要“线上线下”互动,团的新媒体产品应把青年的呼声、愿望、要求广泛地面向社会进行传播,把共青团丰富的社群活动品牌嫁接入团的网络新媒体工作,营造积极发展环境。

新媒体为青少年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有需要加以关注的问题。辽宁青少年研究所李忆红通过对辽宁13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发现道德评价标准缺失与迷恋网络,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网络交友与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创新新媒体的治理模式,监管与治理并重,形成自觉、自主、自治的新媒体舆论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强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建立新媒体舆情预警系统。四川省团校谭毅老师关注到很多公众账号长期转发一些实用信息,政治功能实现不够,而且有时我们没有找到青年。可以采用社会化网络动员模式,加强青少年群体的自我动员。

2.团干部的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对我们团干部工作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团干部与时俱进,提高开展新媒体工作的胜任能力。青岛市团校王延芳老师认为,团干部要对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和信息本身做出准确评价,强化政治素养,保证引领青少年的政治方向,新媒体素养决定了工作的成效。安徽省团校尉驰老师也对此十分关注,他给出了要将新媒体工作纳入团干部工作考评中,让团干部和青年领袖在网络上发出更多的声音的建议。

3.共青团网络新媒体的工作实践

各地团组织开展的网络新媒体工作各具特色。北京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定位是:以做好新时期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基础和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为手段,针对新媒体时代北京青年的聚集、流动、多元、分散等特征,通过加强青少年工作参与,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十三五北京青年改革智囊团召集令,与青少年一起DIY发展规划,得到青少年热烈响应;通过制作微记录、微电影、微动漫、微宣传片、微杂志正向引导产品,提供优质资源;通过青年之声,服务青年成长,“北京青年之声”话题阅读量达到1130万。北京团市委研究室李雪红主任的介绍,令大家耳目一新,北京共青团的新媒体工作满足了当代青年渴望平等交流,需要精准服务的特点。

广东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黄建平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广东开展智慧团建的工作实践。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连支部,以菜单优选进行服务分类来聚合青年,让青年感受到团就在身边。

福建省团校李华军老师介绍了共青团福建省委开展的第三方评价,以执行力、创造力、影响力为评价内容,采用360度考核,增加基层干部和青年的考核权重,通过新媒体发布,扩大了共青团工作影响力,调动了团干部工作积极性。

新媒体工作者和学生骨干是新媒体建设的重要力量,上海中医药大学徐满成老师通过将绩效考核和管理的理念引入该校大学生网络骨干队伍管理中,调动了青年参与新媒体工作的积极性。

4.青年微博的个案分析

辽宁省团校教学部主任兰文巧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她的研究成果:青年微博语境中的政党认同,以一名网络评论员侯聚森的微博评论为研究对象,该评论员有粉丝6158名,进行了质性分析。让我们看到了在政党认知层次中,“对政党发展历史的了解”与政党情感、政党评价最强相关。同时还要关注青年微博语境中政党认同冲突的语言暴力、直面网络评论员群体的“五毛党”污名化现象,提出了建立良性去“污名化”机制、增强网络评论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等建议。

分论坛总结人:苏海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