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和青年组织的发展

发表日期:2014-10-07作者:作者:张勇 郗舸编辑:system出处:

 

193510月至19483月,党中央在延安指挥中国革命,即党史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延安时期”。光辉的13年里,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组织,就是一部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广大青年朝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沿着正确道路蓬勃发展的历史。因此,研究这一时期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历史,总结经验,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对当前青年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延安时期的青年运动和青年组织

延安时期的青年运动是以青救会为主体,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和时期下,发挥了吸引、凝聚青年的作用,党的政治主张被大多数青年所全面接受,党的政治纲领在青年工作中得以贯彻,同时青年组织也在探索中从狭小逐步向成熟和完备方向发展。可以说,延安时期青年运动的蓬勃开展离不开青年组织的保障,并持续推动着青年组织向高级阶段(或形式)发展。

1.延安时期青年运动发展——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团结青年

1)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1935129,北平共青团组织配合北平党组织通过北平学联成功地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在全国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广大青年抗日救亡要求日益高涨。受 “一二九” 运动影响,西安学生运动处在西北民众抗日救亡运动斗争的前列,一些中等学校组织起学生救国会,形成了西安学联的雏形,秘密成立了民先西安临时队部;在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际,西安各校一万余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和请愿斗争,提出了“拥护蒋委员长出兵收复被占领土”的政治口号,先后向西北剿共总部、省政府、西北绥靖公署递交了请愿书,最后冲破宪兵警察的层层阻挡,冒着严寒徒步向临潼进发,直接向蒋介石请愿,要求蒋介石撤销剿共计划,与各党各派各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成为爆发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起因之一。

2)革命的熔炉——安吴青训班。19371010,在陕西省泾阳县斗口镇创办的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后称安吴青训班),是党领导下为青年积极分子进行战时军事政治训练而设。至当年底,根据毛泽东“扩大办、来者不拒”的指示精神,青训班制定了遵照抗战建国纲领,训练青年干部,服务战区、军队、农村,开展青年运动,组织动员青年参加抗战,达到统一青运,完成中华民族彻底解放的方针,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出身、信仰、宗教、职业的学员,不断扩大规模。两年半时间,共办班14期,先后把经过培训的1.2万多名学员分别输送到延安、前线、敌后根据地、国民党友军、国统区爱国救亡团体以及自己家乡,开展抗日青年运动及民众运动。1939年下半年,由于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磨擦,青训班面临险恶形势被迫撤回延安,党中央于1940年初决定在青训班基础上创办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之后陕西绥德、山东泽东青干校分校也相继成立,青年运动的种子又从泽东青干校撒向全国。受安吴青训班的影响,各根据地差不多各县都有青年的训练班和短期学校,青年在里面受着军事的和政治的训练,晋东南边区在1938年到1939年,各县青年训练班受训的青年达万人以上。

3)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工作。在边区青救会的带领下,青年投身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生产、民主政权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根据地各方面工作,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生力军作用。1937年至1939年,经过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边区有二万多青年到了前线,半数以上的青年参加了地方武装组织协助搬运军需物品、抬运伤兵,为边区自卫军输运了2.38万名少先队员,少先队、儿童团不分昼夜地站岗放哨盘查敌特汉奸,维护边区治安,边区青少年开展了慰劳、募捐和优待抗属的活动,为八路军募捐了难以计数的食物、用品,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壮士的抗战热情;1938年,边区青少年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生产,开荒1.7万亩,植树8.9万棵,拾肥料32万斤,砍柴20万斤;在以扫盲为中心的社会教育中,青救会建立的能常年坚持的青年识字组1571个,参加学习的青年最多时达1.6万人,乡村俱乐部办流动识字班2441次,参加学习的青年达到2.8万人,同时采用歌咏、秧歌、游戏、流动图书馆、时事研究小组等形式推动学习。这一时期的青年工作,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延安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2.延安时期青年组织的发展——在党领导下的青年组织里凝聚青年

1)共青团组织任务的转变和改造。在党中央到达陕北之前,共青团存在着青年运动开展的不够广泛、工作还只限于学生运动、缺乏青年工农群众的参加、有第二党的倾向、完全同党一样的秘密狭小的组织,甚至比党还要狭小等弱点,这些问题是由于受当时对团的性质认识水平的局限、事物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过程等主客观各方面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样的组织难以承担团结一切抗日青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任务,因此中共中央根据青年共产国际有关决定和指示,要求共青团对自身组织实行根本性的改造,把共青团由无产阶级先进青年组织改造成为抗日青年的群众组织。

2)成立西北青年救国会。193611月,共青团按照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的要求,首先在西北根据地开展自下而上建立青年救国会工作。19374月在延安召开的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确定其宗旨是团结西北和全国青年,建立不分阶级、党派、民族、信仰的青年统一战线,其中心任务是一切为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而奋斗。这样一来,变少数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为符合广大青年的要求的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组织,变成了广大抗日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根据地,青救会员由1938年的30万到1940年猛增到100余万,到1945年,仅仅在华北的几个主要解放区,就有250万以上的青年和儿童组织在青救会之内

3)“三位一体”的青年领导机关。19385月,党中央为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设中央青委,更早在193611月改造共青团时党中央就决定在中央组织部下建立青年部,之后党的各级组织内部设青年部或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及青年干事,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担任青年运动的领导工作。19381011月召开的西北青年救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华北、华南、西南、南洋、两广、福建、云南等地以及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学联等团体的314名代表参加,大会为了加强全国青年运动的领导,促进全国青年的团结和统一,选举成立了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简称中华青联办事处),从而在组织上正式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青年运动的领导系统。这样,西北青救会、中华青联办事处、中央青委,名义上是三个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工作机构。“三位一体”的青年领导机关保证了党对青年运动的直接领导,在根据地、国统区等不同的地区、范围、活动中,灵活地选择合适地组织名称,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领导、指导青年工作的作用,促进了青年运动广泛、深入的发展。

4)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青救会组织已不能适应青年运动的发展,不能满足青年政治上进步的需要。为了使新的青年团更适应国情和青年运动发展的需要,194611月,中共中央向各解放区发出了《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延安冯庄、丰足火柴厂、行知中学试建青年团的成功,坚定了中共中央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心,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青年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延安时期的青年运动和青年组织的发展,是党中央根据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对青年工作的工作任务和指导方针进行相应的调整,虽然共青团的名称和性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依然在党领导下,依然继续和保持原来共青团组织的基本作用。延安时期的青年运动和青年组织的发展,使青年运动中党的领导得到加强和改善,党在青年中的影响迅速得到扩大,因此在延安时期党深化和完善了对青年组织性质的认识,进而使青年组织向着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二、延安时期青年运动和青年组织发展的成因分析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表明,这一阶段是中国从极度衰落、备受各种屈辱以至于濒临灭亡的边缘,到能够重新站立起来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在这一百多年里,中国广大青年始终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痛心疾首、对祖国危亡忧心如焚,表现出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富于政治敏感、执着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祖国的赤诚品质,这是延安时期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发展的社会源泉。

1.抗战前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变革

 1)腐朽的专制政治。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列强通过武力侵略占领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极大地扩充了在华特权,中国政府的内政、外交、财政、军事无一不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其中,洋务运动搬用一点西方的某些工业技术和洋枪洋炮,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戊戌变法想依靠皇帝的力量,也不会成功;义和团发动群众,也仅仅证明是一次正义的反抗行动;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民国的军阀分治也没有改变人民的悲惨境遇。这一切皆因腐朽的专治统治代表的是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是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决定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衰败的经济基础。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是一个独立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分解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并加速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手工业,使绝大多数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而列强通过通商口岸和“租界”等窗口,开矿设厂、修筑铁路、设立银行商行,片面享有最惠国待遇,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把经济侵略的触角从中国的通商都市一直伸到穷乡僻壤”,大量地倾销其商品,还进行对华贷款等资本输出形式控制中国财政,变中国为它们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永久性市场及榨取原料的基地,掠夺最多的资源,攫取最大的利润。

3)落后的文化教育。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农业文明和农业经济总是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种生存生活方式影响并决定了人们思维的方式,曾经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辉煌的大一统国家,更造成人们一种所谓“天朝大国”的心理。但历史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步入近代时中国落伍了。甲午战争前夜,一个当时思想最先进的知识分子郑观应写了一本《盛世危言》,影响非常大,他在书中尽管也提倡改革,认为应该要说几句危言耸听的话让大家惊醒,不过他还不敢说现在中国已经到了一个衰世,人们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仍然认识不足。此外,外国侵略势力推行文化侵略手段,特别是在中国开办许多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学校、医院和其他文化设施,企图从精神上奴化中国人民,从心理上征服中国民心。

2.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工作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国内的矛盾骤然升级,也聚集到了顶峰,这时社会变革的目标已非常清晰:那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正如毛泽东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1)党中央对青年工作的重视。193611月,党中央在保安召开了专门讨论对共青团改造问题的政治局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博古、凯丰等,大家一致认为共青团的性质与任务应该改变,共青团组织不只是有共产主义者参加,应该吸收广大的青年群众参加,使团由狭小的组织变为广大的青年群众的组织,会议决定用党的名义写个决议即《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要求共青团对自身组织实行根本性的改造,把共青团由无产阶级先进青年组织改造成为抗日青年的群众组织。19374月召开的西北青年救国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洛甫等领导人出席大会并讲话,殷切希望苏区青救会成为全国模范团体;毛泽东同志对安吴青训班十分关心并题词,接见和鼓励青训班去前线的许多学员,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亲临青训班视察,要求青年们学好本领上前线,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博古、谢觉哉、彭德怀、贺龙等中央党政军主要领导人,都给予了安吴青训班很高的评价和亲切的关怀。抗战结束后,党中央认真总结了共青团及青救会等青年组织在长期中国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经验与教训,对不同时期青年组织所形成的合理性质和弊端给予科学的扬弃,做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定。

2)正确的青年工作策略。1935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很快就使得国内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陕甘宁根据地的各级团组织,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定自下而上地实行了改造,相继建立了各级青年救国联合会(即称青救会),组织人数由原来的2万团员猛增到16万青救会员;各种各样的青年团体迅速建立,在根据地有青救会、青抗先、青年队、抗日少先队、战工团等青年组织,在国统区有民先队、学联、青年救国团、青抗先、旅行剧团、民青、民协、民主青年社等青年组织,19416月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议》中指出:青救会为青年组织的总形式,其个别形式除已有者外,还可以组织其它团体……成为青救会的团体会员。抗战结束后,中央青委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议》(草案),提出在解放区建立一个新式的、完全适合党在今天需要的青年团,这个青年团必须是一个完全由党直接领导的青年积极分子的核心组织,是党最有效最有力的组织青年发挥作用的最忠实的助手,任弼时说:把青年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加以进一步提高;再通过他们去推动广大青年,更加充分地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吸引他们参加各种建设事业。因此,把青年中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建立青年团是必要的。

3)优秀的青年工作干部。安吴青训班,起初是拟对西安事变前后西安青年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批积极分子进行战时军事、政治知识的训练,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斗争之需要,之后根据抗战形势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干部这一实际,决定进一步扩大青训班规模;中央青年部长、西北青救会主任冯文彬任青训班班主任并兼任教员,西北青救会宣传部长乔木(胡乔木)担任了副主任,中央组织部陆续从抗大、陕公、中央党校选派了一批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和具有一定文化、理论水平的党政干部到青训班工作,有黄春霆、李东潮、刘瑞龙、张琴秋等同志;青训班的各级干部虚心谦和、平易近人,主任、副主任常是自己打钟自己讲课,夜间给执勤的哨兵披衣御寒,学员有了疑难问题,都可以找上级干部自由谈心,彼此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学员们正是从身边的干部身上,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形象和了解共产党,输送到鲁西、皖北、晋南、晋西、晋东、冀中各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八千以上学员,他们在华中华南的群众工作中,在若干高级的军事政治学校和若干地方政府里,表现出任劳任怨视死如归的奋斗精神,博得上下一致的赞许。”

 

三、延安时期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成果

延安时期,尽管大多数时间不再使用共青团的名称,但是党领导下的青年工作和青年组织并没有中断,党通过这一时期领导青年抗日救亡组织的实践,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积累了青年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了青年工作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为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建立了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政治上的先进性

1)新的历史使命的召唤是时代先进性。抗战后期,大批青年干部转业,陕甘宁边区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处于无专人负责、专门指导的处境,但边区的青年群众经过抗战期间各种实际工作的锻炼和考验,各条战线的青年积极分子大量涌现,同时暴露了青救会本身的弱点:缺乏核心、组织松懈、缺乏持久性,已不适应青年运动的发展和不能满足进步青年的政治要求。19453月边区青救会、边区学联和西北青救会发起筹备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的倡议,19461月边区青救会改名为边区各界青年联合会。此后,由于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中国进入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时期。这时,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动员广大青年保卫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猖狂进攻,而且需要通过青年积极分子的先进组织,作为党团结广大青年参军、参战、支前、土改、生产、巩固后方的有力助手,新的历史使命再一次向中国青年发出了召唤,中国共产党也对中国青年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因此,在1946826913中共中央书记处两次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关于建立青年团的问题,最后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青年团组织。

2)学习毛泽东思想是立场先进性。延安时期是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成熟时期,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青团,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党中央一直都倡导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帮助青年分析所处的时代和形势,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和主要矛盾,民族解放的性质、任务和前途,使青年明确了不同时代的不同形势、任务和使命,号召青年担负起救国建国的新使命,这对爱国青年的成长和实现民族解放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当时抗战形势根本不允许延安知识青年用很长时间读很多的马列、毛泽东著作,在教育中引导他们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努力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原理和观点、方法,着重领会精神实质,重视精通的目的在于运用,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学风,强调善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周围的环境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帮助青年在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到战争中学习,实现了一代青年坚定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从当时的团章来看,行知中学毛泽东青年团规定:团是毛泽东旗帜下的积极进步青年组织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绥德师范学校毛泽东青年团政治纲领明确规定: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的核心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延安振华纸厂把拥护共产党,爱护老百姓,学习毛泽东,终身为人民,作为团员思想行为的规范和准则确定在团章中。

3)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是方法先进性。早在“西安事变”前后,为加强对学生运动的领导,中共陕西省委就设立了中共西安学生工作委员会,在西安学联和民先队中建立了党团,在十余所学校建立了党的支部;在城市,西安学生中的共产党员秘密加入到西安人力车夫行列之中,通过共同劳动与生活进行抗日宣传与组织工作,并扩大到纺织、面粉、火柴、邮电等行业的工人中;在农村,西安民先队员骨干,先后组织了65个农村工作团(多数都建立了临时党支部或党团),帮助乡村建立各种青年的、民众的救亡组织,宣传党的全民抗战路线和抗战形势。针对国民党的收买利诱分化举动,党组织及时提醒学联和青年团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采取灵活的斗争艺术,及时转变工作方式,争取青年抗日的民主权利。当受到反动政策严重威胁时,西安青年抗日战线由公开转向秘密,在党组织领导下利用读书会、歌咏队、剧团、球队等形式继续团结教育青年,使西安青年运动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党的手里。陕甘宁边区青年运动在中央青委直接指导下,发挥了对全国青年运动的示范作用。1946年至1947年,中共西北局多次研究建团和青年工作,发出了《关于土改中青年工作的意见》、《关于目前青年工作的指示》,决定将青年团工作密切地与军事动员及土地改革结合起来进行,要扩大试办工作的范围, 结合土改、整党进行团的整顿,必须派最得力的干部,把最大的力量放在新区去,团结新区青年首先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争取战争胜利和建设新区而奋斗等一系列要求。

2.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上的纯洁性

1)团员发展的对象是队伍纯洁的保证。抗战前,团中央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中,首次公开表明要将自己的组织开放起来,号召一切赞成抗日救国的青年加入;青救会组织成立后,动员100%的非会员青少年入会,在陕甘宁边区没有无组织的青少年,每一个青年、儿童都在一定的组织中生活着、学习着、工作着;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时,任弼时同志说:团的性质,是带政治性的青年先进分子组织,是党的助手;在团员成分上,应当比过去的共青团更广泛些,要包括民主青年,只要是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的,都可以参加;入团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试建期间,冯庄支部通过创办青年俱乐部、夜校、给青年教唱歌曲、讲战斗故事、组织军事训练、学习文化等形式把青年团结起来,先后吸收26名青年积极分子为青年团员;延安行知中学毛泽东青年团总支委员会以青年党员为基础在学生中建立了由学生积极分子组成的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党章学习小组等,在政治教育和党章学习等活动中引导学生产生了统一组织的愿望;延安丰足火柴厂青年先锋队,通过青年党员联系青年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进行生产质量竞赛,由9名团员成立组织并发展到27人;在战时,通过各项工作培养青年积极分子,协助青年成立青年翻身小组青年农会小组等组织形式,培养青年的组织观念,进而发展青年团组织。

2)斗争环境的洗礼是意志纯洁的保证。在陕甘宁边区各个干部学校学习的知识青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接受着爱国主义教育和马列主义启蒙教育,他们席草而卧、露天上课、种地挖窑、勤俭建校,吃的是大锅菜,但每一名青年都在努力改造自己,树立正确政治方向,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产生了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逐步锻炼成为会劳动、能打仗、有理想、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抗日战士。19469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期间,在一片混乱状态下,冯庄青年团书记李聚升召集团员晚上偷偷地开小组会,讨论八路军能不能打胜胡宗南,团员们说:有毛主席的领导一定会胜利、过去县委李书记给咱讲过,八路军必胜,国民党必败咱永远不能忘毛主席、八路军、组织青年团的人对我们的好处,他们都充满着胜利的热望,表示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1947年初,建团工作伊始,边区的团员总数不过千余人,就有573人报名参加解放军,244名参加地方兵团,447名青年团员还在战火的考验中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四、结 

党的领导是共青团全部工作之魂。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正确领导为共青团的建立提供了坚实领导力量与可靠的组织保证,那么团组织在实现自己的伟大使命中积极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跟党走,是保持其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奋斗,大力推进全面改革发展的步伐,青年工作更需要科学制定工作和行动目标,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注:该文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2年优秀论文奖。

作者单位:陕西省青少年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杨长征、杨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管理部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