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青年始终是社会发展中最积极、最富活力的群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区分好坏、美丑、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在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青年的健康成长。青年价值观的塑造与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演进和变动决定的。党的十七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把中央精神与湖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工作中,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系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湖南实际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开创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局面。2012年7月,周强同志在《求是》撰文指出,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而且蕴含着许多宝贵的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统筹兼顾中的和谐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创新精神等。而湖湘青年目睹了或参与了湖南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科学发展观必然在他们价值观的生成轨迹上打上烙印。作为社会总体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为各种价值观实践提供了精神统领与方法引导。那么,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解我省青年价值观现状,分析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题组在湖南省14个市州开展了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把调研对象分为四大类: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青年、企业青年、大学生,按照多阶段等距抽样调查方法随机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并分别选取了10名具有代表性的四类青年深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
本次调研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2份,回收率是95.5 %,经过核对和筛选,有效问卷为368份,有效问卷率为92.0%。大学生98份,企业青年96份,进城务工青年80份,农村青年94份;从性别来看,男性占 54.2%,女性占45.8%;从年龄结构来看,19岁及以下的占4.7%,20~24岁的占55.2%,25~29岁的占23.1%,30~35岁的占7.6%;从居住地来源来看,来自城镇占31.7%,来自农村占68.3%。本研究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利用其中的分析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1.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状况
(1)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状况。认知是人类行为的显著特征,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社会行为。因此,分析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与感受,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整体印象:基本了解。青年如何看待科学发展观?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是否影响其价值观?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青年对科学发展观基本了解。我们把“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三项加起来,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根本方法、基本要求、提出背景、具体内容和五个统筹的认知分别达到73.1%、66.7%、68.0%、64.6%、59.7%、53.1%和52.7%(见表1)。可见,从总体上来看,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情况较好。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两个基本取向,即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宏大的理论。“我觉得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很多东西,内涵很丰富,它对于个人、国家、社会都是有指导意义的。”(个案1:男,21岁,大三学生)
“科学发展观,我具体讲不出什么东西,但是科学的。我们在农村要做点事,想赚点钱,就要懂得科学。”(个案2:男,28岁,农村青年)“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与我们是密切相关的,个人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个案3:女,24岁,企业青年)。
表1: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状况(%)
选项 |
非常了解 |
比较了解 |
一般 |
不是很了解 |
完全不了解 |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 |
15.8 |
40.7 |
16.6 |
15.8 |
11.1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
16.6 |
34.1 |
16.0 |
20.1 |
13.1 |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
17.3 |
35.2 |
15.5 |
20.2 |
11.9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
14.3 |
15.2 |
35.1 |
22.1 |
10.4 |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
15.2 |
14.2 |
30.3 |
26.5 |
13.9 |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
16.4 |
16.5 |
20.2 |
34.7 |
12.2 |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 |
12.4 |
16.2 |
24.1 |
23.9 |
23.5 |
——具体认知:差异显著。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我们采用李克特量表,具体操作化为: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根本方法、具体内容、五个统筹、提出的背景以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的认知情况。我们用5级量表赋值法对表1的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将值域范围确定在1~5 之间,分别代表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由“低”、“较低”、“一般”、“较高”和“高”的不同水平。然后进行加权处理,计算出均值。
表2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均值达到4.21,介于“较高”和“高”之间;农村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均值为2.03,属于“较低”水平;企业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均值为3.26,介于“一般”和“较高”之间;而进程务工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均值为1.92,不容乐观。通过访谈,大多数农村青年和进程务工青年只是听说过科学发展观,但是不知道科学发展观到底是什么。他们不知道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认为科学发展观离他们很遥远。“科学发展观?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好像没有听过,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吧。”(个案4:男,27岁,进城务工青年)“问:你听说过科学发展观吗?答:当然,电视上看到的。问:你知道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吗?答:找不到。(当地方言,意思是不知道)”(个案5:进程务工青年,男,31岁)“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但有点印象,好像读书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个案6:进程务工青年,女,25岁)
表2:不同类型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差异
选项 |
大学生 |
农村青年 |
企业青年 |
进程务工青年 |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 |
4.57 |
2.78 |
4.18 |
2.49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
4.28 |
2.69 |
4.02 |
2.28 |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
4.32 |
2.44 |
3.74 |
2.02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
4.12 |
1.89 |
3.24 |
1.75 |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
3.59 |
1.77 |
3.01 |
2.25 |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
3.44 |
1.41 |
2.48 |
1.47 |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 |
3.40 |
1.24 |
2.14 |
1.19 |
总体情况 |
4.21 |
2.03 |
3.26 |
1.92 |
注:分别赋值“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是很了解”、“完全不了解”5、4、3、2、1,算出平均值。
结合访谈情况,综合表1、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青年对科学发展观基本了解,但是不同类型的青年有着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较高,企业青年次之,但是进程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偏低。而且,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科学发展的认知程度高,准备考研的学生认知程度更高,这与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关,公共课和相关专题讲座都涉及科学发展观。企业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处于一般水平和较高水平之间,大部分企业青年的认知途径主要是通过企业宣传和业务培训。可见,大学生和企业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水平虽高,但属于“被认知” 水平。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对科学发展观认知程度较低,大部分只是听过,了解不够深入,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政府关注的事情,与他们的需求和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
(2)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状况。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核心、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认可、赞同、拥护和支持。我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测量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程度: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认同程度。
——总体认同程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程度比较高。我们把赞同和较赞同作为正面认同,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五个统筹表示正面认同分别是66.3%、71.1%、62.7%、54.8%、58.4%、72.8%和58.7%。
表3: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状况(%)
选项 |
赞同 |
较赞同 |
不好说 |
不太赞同 |
不赞同 |
有人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
35.8 |
30.5 |
6.9 |
12.5 |
13.9 |
有人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
36.7 |
34.4 |
15.7 |
7.0 |
6.1 |
有人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
37.3 |
25.4 |
15.3 |
14.8 |
7.3 |
有人认为,全面发展对于个人、国家、社会的进步都至关重要。 |
29.6 |
25.2 |
20.1 |
17.1 |
8.1 |
有人认为,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需要协调发展。 |
25.4 |
33.0 |
21.3 |
6.7 |
3.7 |
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
46.4 |
26.4 |
10.1 |
6.5 |
10.2 |
有人认为,只有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才能推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
32.4 |
26.3 |
14.4 |
13.6 |
13.4 |
——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认同程度较低。我们用5级量表赋值法对表3的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将值域范围确定在1~5 之间,分别代表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程度由“低”、“较低”、“一般”、“较高”和“高”的不同水平。然后进行加权处理,计算出均值。然而,不同类型的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程度不一,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认同程度最高,其次是企业青年,而农村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的认同程度比较低。通过表4,我们进行比较分析,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认同程度均达到了“4”以上,处于较高程度,分别是4.46、4.18、4.78、4.67、4.17、4.36、4.12,总体情况达到4.39,认同程度较高。企业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以人为本的认同程度达到了“4”以上,处于较高程度,但对五个统筹的认同程度为2.24,处于较低程度,而其他方面均介于一般程度与较高程度之间,总体而言,企业青年的认同程度一般。进城务工青年只有对科学发展的地位的认同程度达到了较高水平,对其作用的认同程度为3.18,处于一般水平,而其他方面均处于较低或低,总体情况是2.31,属于认同程度较低。农村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认同程度分别是4.28、2.79、2.64、1.69、1.45、1.32、1.42,仅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认同程度较高,其他均处于一般水平以下,总体情况为2.23,甚至低于进城务工青年的认同程度。
表4:不同类型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差异
选项 |
大学生 |
农村青年 |
企业青年 |
进程务工青年 |
科学发展的地位 |
4.46 |
4.28 |
4.06 |
4.01 |
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
4.18 |
2.79 |
4.47 |
3.18 |
以人为本 |
4.78 |
2.64 |
4.42 |
2.62 |
全面发展观 |
4.67 |
1.69 |
3.17 |
1.85 |
协调发展观 |
4.17 |
1.45 |
3.14 |
2.15 |
可持续发展观 |
4.36 |
1.32 |
3.28 |
1.27 |
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 |
4.12 |
1.42 |
2.24 |
1.09 |
总体情况 |
4.39 |
2.23 |
3.49 |
2.31 |
注:分别赋值“赞同”、“较赞同”、“不好说”、“不太赞同”、“不赞同”5、4、3、2、1,算出平均值。
在个案访谈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农村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的认同程度,他们认为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发展关系不大,有距离感。“科学发展观是什么?我不太清楚,好像是干部考虑的问题,跟我没什么关系,我也不想知道是什么。”(个案7:进城务工青年,男,29岁)“有时看新闻,听到过科学发展观,但具体不知道是什么。我觉得是政治玩意,我打小就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什么科学发展观,也没什么兴趣。”(个案8:农村青年,女,26岁)
——认同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认同主体在认同过程中的地位,我们把认同分为主动认同、被动认同和引导认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类型青年的认同方式差异显著。
第一,大学生大部分是主动认同。主动认同指主体对科学发展观是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认可和接受。“问:你觉得科学发展观对你有影响吗?答:当然有。问:具体能说说吗?答:而且很大,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的思想、行为都要以它来引导。”(个案9:大二学生,男,20岁)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把办事依据选择“客观规律”排第一的高达82.6%。
第二,农村青年和进程务工青年认同程度低,而且主要是被动认同。被动认同指主体对科学发展观是不自觉的、消极的、被迫性的认可和接受。这种认同源于他者的强制力。“科学发展观电视上经常讲,特别是新闻联播,虽然很少看。我想,我们在外面打工的,必须知道点国家政策。”(个案10:进程务工青年,男,27岁)“村里有农家书屋,我有时去看看,好像有相关的书本,但我一般不看。”(个案11:农村青年,男,30岁)在问卷调查中,农村青年把办事依据选择“自己的兴趣”排第一的达74.6%,而选择“客观规律”排第一的只有10.7%;进程务工青年选择“客观规律”排第一的也仅有22.4%,远远低于大学生选择比例。
第三,企业青年以引导认同为主。引导认同指主体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之下不自觉地认可、赞同和接受。“我们办企业,要赚钱,就不能与政府的政策相违背,而且要按照政府说的去办。”(个案12:企业青年,男,29岁)当然,也有少数大学生是引导认同。“没办法,我打算考研,这是必考内容,而且我们的公共课也有科学发展观。所以说,我必须去了解和学习。”(个案13:大三学生,女,22岁)
2.青年价值观现状分析
青年价值观是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不同评价,从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我们主要从青年的自我认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对待未来等来衡量青年的价值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个人奋斗观、社会价值观、成长成才观、利益观、创新观。
青年的价值观现状如何?通过测量26项青年的价值取向,可以判断青年的价值观状况。通过KMO and Bartlett's Test ,KMO=0.656>0.5,而且Bartlett 的球形检验的X2的值为2049.308,达到了显著水平,代表母体的相关矩阵有着共同的因素,适宜做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对26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而且经过Varimax Rotation,26个变量分解为5个子量表,以此来反映青年的价值观状况,即个人奋斗观、社会价值观、成长成才观、利益观和创新观。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青年价值观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基本面健康,主流是积极向上。我们用5级量表赋值法进行数据处理,将值域范围确定在1~5 之间,分别代表青年价值观“消极”、“较消极”、“一般”、“较积极”和“较积极”的不同水平。青年价值观的基本面和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从表5,我们可以得知,大学生、企业青年、农村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的平均值分别是4.46、3.30、3.06和3.26,这意味着四类青年价值观的总体情况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在个人奋斗观、社会价值观、成长成才观、利益观、创新观方面均达到“4”以上,反映了大学生积极进取、有社会责任感、追求公平正义、期望德才兼备、有奉献精神。其他三类青年虽然在社会价值观、利益观评分较低,但总体而言,都达到了“3”以上,介于“一般”与“较积极”之间。
表5:不同类型青年价值观状况
选项 |
大学生 |
农村青年 |
企业青年 |
进程务工青年 |
个人奋斗观 |
4.74 |
4.65 |
4.52 |
4.85 |
社会价值观 |
4.28 |
2.37 |
2.08 |
2.14 |
成长成才观 |
4.32 |
4.68 |
4.32 |
4.08 |
利益观 |
4.27 |
2.43 |
2.48 |
2.45 |
创新观 |
4.68 |
1.18 |
3.14 |
2.79 |
总体情况 |
4.46 |
3.06 |
3.30 |
3.26 |
注:分别赋值“很不重要”、“不太重要”、“介于重要和不重要之间”、“ 比较重要”、“很重要”1、2、3、4、5,算出平均值。
(2)呈现多样化,更注重个人价值。从调查的情况看,四类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四类青年在社会价值观、利益观和创新观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在社会价值观的得分分别是2.08、2.14和2.37,远低于大学生的4.28;在利益观的得分分别是2.48、2.45和2.43,远低于大学生的4.27。这说明前三类青年尚未能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利益观。而且,通过访谈,我们得知现在有部分青年信教,这值得我们关注。
青年更加务实、更加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青年越来越崇尚自我,强调“我的地盘,我做主”,追求独立自主。从表5可以看出,在个人奋斗观和成长成才观方面,四类青年的均值都达到了4,意味着他们普遍对与自身相关的事物感兴趣,更注重个人价值,行为更注重实效。
(3)创新精神不强。创新意识有待加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应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但调查发现,仅有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平均值达到4.68,被调查中95.6%的大学生觉得“想象力”对他们很重要,94.2%的认为“安于现状”对他们很不重要。而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的创新意识不强,他们的均值分别是3.14、2.79和1.18。特别是农村青年,他们因为局限于农村,视野未开拓,有91.8%的认为“安于现状”对他们很重要。
(4)理性意识不够。在价值观问题上,许多青年由于对理想和现实、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把握上的错误理解,常常会在价值评判和体验上,偏离对价值的科学认识,从而表现出偏重感性,而轻视理性的特点。他们对自己认识偏高,对现实中的自我,很难以理性去把握自我。在对社会的认识上,他们对社会理想期望太高,很难和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缺乏理性的思考。面对现实时,更多的是对表面现象的不满,而不是科学地深究。“我觉得,就应该这么去做,管他什么道理,我才不想那么多。”(个案14:农村青年,男,19岁)“我有时候也想过自杀,觉得活着这世界上没什么意思。来城里打工很累,赚钱不容易,家里压力大。在这里,又没有什么朋友,遇到心烦的事情,不知道跟谁去讲。所以一遇到什么问题,就可能感情用事,不想后果。”(个案15:进城务工青年,女,21岁)而且,青年价值观出现了一定扭曲现象,从而导致了一些自杀等失范行为。其实,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是青年自杀等失范行为背后的主要原因。
3.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都会影响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那么科学发展观对青年的价值观的影响怎样?我们尝试把性别、政治面貌、居住地、上网频率、西方文化、社会环境的变迁、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作为自变量,青年价值观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从表6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性别、居住地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P值分别是0.796和0.898,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可见,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并不受他们的影响。但是,上网频率、西方文化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迁、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的P值都小于0.05,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根据标准化系数,影响青年价值观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程度、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西方文化的影响、上网频率、政治面貌和社会环境的变迁。
表6: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分析
选项 |
非标准化系数 |
标准化系数 |
t值 |
显著度 |
N |
性别(男性=1) |
0.065 |
0.006 |
0.259 |
0.796 |
368 |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 |
0.302 |
0.152 |
2.961 |
0.024* |
368 |
居住地(城镇=1) |
0.017 |
0.003 |
0.128 |
0.898 |
368 |
上网频率 |
0.729 |
0.204 |
4.755 |
0.030* |
368 |
西方文化的影响 |
-0.487 |
-0.361 |
5.243 |
0.040* |
368 |
社会环境的变迁 |
0.223 |
0.051 |
2.446 |
0.002* |
368 |
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 |
0.658 |
0.612 |
7.562 |
0.004* |
368 |
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程度 |
0.811 |
0.745 |
9.523 |
0.000* |
368 |
注:*p<0.05
结果发现,政治面貌、上网频率、社会环境的变迁与青年价值观呈正相关关系,标准化系数分别是0.152、0.204、0.051,但他们的相关系数并不高,是弱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政治面貌、上网频率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并非影响青年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西方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负面影响。西方文化的影响与青年价值观的标准化系数是-0.361,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西方文化阻碍了青年价值观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现代西方文化精华和糟粕并存,当他们纷至沓来,与我们的民族文化发生碰撞时,两种文化、价值体系就会发生对抗、融合、改造和吸纳,对青年带来极为复杂的影响,而低俗、庸俗、媚俗文化会给青年带来消极的影响。
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程度、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是影响青年价值观最显著的因素,其标准化系数分别高达0.745和0.612,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说明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程度与青年价值观高度相关,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程度是引导青年形成科学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程度越高,青年更能准确认识国内外的发展环境;更能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能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更能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自己在发展历程中的位置;更能科学判断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更能促使青年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文化的侵蚀。
(2)科学发展观对四类青年价值观的具体影响。通过数据处理,我们把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分为高、中、低。从表7,数据表明:总体而言,对科学发展观认知程度越高,青年价值观越科学合理。而且,我们进一步发现,青年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认知程度越高,青年的个人奋斗观越是积极向上;青年对“以人为本”的认知程度越高,青年的社会价值观越能从大局出发;青年对“全面发展观”的认知程度越高,青年的成长成才观越是积极向上;青年对“协调发展观”的认知程度越高,青年的利益观更能统筹兼顾;青年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知程度越高,青年的创新观越显著。
表7: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与青年价值观
选项 |
|
大学生 |
农村青年 |
企业青年 |
进程务工青年 |
青年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认知 |
高 |
4.26 |
3.62 |
3.54 |
2.87 |
中 |
3.45 |
2.74 |
3.03 |
2.74 |
|
低 |
2.42 |
2.51 |
2.94 |
2.68 |
|
青年对“以人为本”的认知 |
高 |
4.47 |
3.39 |
3.18 |
3.14 |
中 |
3.89 |
3.27 |
3.04 |
2.88 |
|
低 |
2.57 |
2.48 |
2.74 |
2.45 |
|
青年对“全面发展观”的认知 |
高 |
4.62 |
3.68 |
4.12 |
3.78 |
中 |
4.12 |
3.54 |
3.54 |
3.25 |
|
低 |
3.02 |
3.41 |
3.21 |
2.79 |
|
青年对“协调发展观”的认知 |
高 |
4.67 |
4.03 |
3.48 |
3.85 |
中 |
4.10 |
3.74 |
3.12 |
3.14 |
|
低 |
3.84 |
2.54 |
2.46 |
2.59 |
|
青年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知 |
高 |
4.78 |
4.18 |
3.74 |
3.79 |
中 |
4.15 |
3.47 |
3.28 |
3.25 |
|
低 |
3.84 |
3.02 |
2.76 |
2.76 |
而且,通过卡方检验,科学发展观对四类青年价值观的影响也有显著性差异。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作用最明显,企业青年次之,然后是农村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
第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表8显示,69.4%的大学生认为科学发展观对个人奋斗观影响很大,65.3%的认为对成长成才观影响很大,73.5%的认为对社会价值观影响很大,75.5%的认为对利益观影响很大,71.4%的认为对创新观影响很大。“科学发展观,我还是比较了解,也能深刻体会其含义。我觉得,它对我的帮助挺大的,对我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发展是硬道理,但是硬发展就没有道理了。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是个人而言,道理是一样的,要发展,就必须遵循规律,符合发展要求,不能霸忙(硬来)。”(个案16:大三学生,女,20岁)
然而,大学生虽然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和认同程度较高,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他们行为却未能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据访谈,他们知道按规律办事,然在实际行动中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时,他们一般不会选择绝对化的答案,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会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除非发生特殊的社会事件。这未能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这也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未能真正贯彻到当前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去。价值观教育的理念转变滞后,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单一,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价值观的教育,而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职业价值观、人际关系价值观、婚恋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涉及较少,而这此却是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偏重,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二,对企业青年的影响。表9显示,企业青年认为科学发展对价值观有较大的影响,认为在个人奋斗观、成长成才观、社会价值观、利益观和创新观方面影响很大分别有50.0%、52.1%、43.8%、41.7%和31.3%。“要想在公司立足,有所发展,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本领。而且,还要学会为人处事。我记得,我们公司组织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收获还是蛮大的。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战略思想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跟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了。我觉得找到了方向。”(个案17:企业青年,男,33岁)企业青年因为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是盈利为目的,企业青年更关注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个人得失与企业息息相关,而且为了实现企业的利益,他们可能会采取牺牲他人利益,有损社会的行为,未能体现和谐发展的精神,未能体现包容性发展理念,也未能体现人文精神,
第三,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影响。通过表10,我们发现,进城务工青年认为科学发展观对价值观的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这与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程度较低有关。进城务工青年是转型社会中“夹在中间的一代”,他们的价值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左右挣扎。他们在身份、家庭、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了特有的价值观。当国家利益受到外部挑战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则考虑较多。调查显示:18.6%的进城务工青年认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43.4%的认为应该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但从总体上来看,他们一般回避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做出绝对的选择,而宁愿采取一种相对折衷的态度。而且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和集体价值观、功利价值观和非功利价值观会发生冲突,这亟需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引导。
第四,对农村青年的影响。通过表11,我们得知,农村青年认为科学发展观对价值观的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这与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程度较低有关。通过访谈,我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科学发展观是什么?不晓得。好像跟我没蛮大的关系,我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个案18:农村青年,男,24岁)
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产生引导作用要看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状况。而且,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程度越高也不一定意味着科学发展观的正面引导作用就越显著。青年价值观的生成逻辑不仅与科学发展观相关联,而且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表8:大学生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影响程度(%)
选项 |
影响很大 |
影响较大 |
说不清 |
影响较小 |
没有影响 |
个人奋斗观 |
69.4 |
14.3 |
5.1 |
6.1 |
5.1 |
成长成才观 |
65.3 |
17.3 |
8.2 |
4.1 |
5.1 |
社会价值观 |
73.5 |
10.2 |
8.2 |
4.1 |
4.1 |
利益观 |
75.5 |
6.1 |
5.1 |
5.1 |
8.2 |
创新观 |
71.4 |
10.2 |
4.1 |
10.2 |
4.1 |
表9:企业青年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影响程度(%)
选项 |
影响很大 |
影响较大 |
说不清 |
影响较小 |
没有影响 |
个人奋斗观 |
50.0 |
10.4 |
8.3 |
20.8 |
10.4 |
成长成才观 |
52.1 |
12.5 |
8.3 |
12.5 |
14.6 |
社会价值观 |
43.8 |
8.3 |
12.5 |
16.7 |
18.8 |
利益观 |
41.7 |
10.4 |
16.7 |
20.8 |
10.4 |
创新观 |
31.3 |
8.3 |
16.7 |
25.0 |
18.8 |
表10:进城务工青年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影响程度(%)
选项 |
影响很大 |
影响较大 |
说不清 |
影响较小 |
没有影响 |
个人奋斗观 |
25.0 |
10.0 |
15.0 |
35.0 |
15.0 |
成长成才观 |
30.0 |
15.0 |
20.0 |
15.0 |
20.0 |
社会价值观 |
22.5 |
12.5 |
25.0 |
25.0 |
15.0 |
利益观 |
17.5 |
32.5 |
15.0 |
22.5 |
2.5 |
创新观 |
15.0 |
7.5 |
30.0 |
35.0 |
12.5 |
表11:农村青年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影响程度(%)
选项 |
影响很大 |
影响较大 |
说不清 |
影响较小 |
没有影响 |
个人奋斗观 |
31.9 |
21.3 |
17.0 |
14.9 |
14.9 |
成长成才观 |
34.0 |
17.0 |
25.5 |
14.9 |
8.5 |
社会价值观 |
22.3 |
12.8 |
19.1 |
21.3 |
23.4 |
利益观 |
19.1 |
10.6 |
31.9 |
23.4 |
14.9 |
创新观 |
17.0 |
14.9 |
29.8 |
25.5 |
12.8 |
三、结论与建议
1.几点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1)青年价值观总体形势尚积极向上,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四类青年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而且,部分青年出现了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引导,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因此,科学发展观对青年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2)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程度越高,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就可能越显著。反之,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程度越低,青年价值观出现迷茫和迷失的可能性越大。可见,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正面引导作用。
(3)有不少青年不同程度地认为科学发展观理论“假、大、空”,远离他们的利益需求和发展需要,所以,他们不愿意接触了解科学发展观相关内容,导致形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障碍,且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4)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是一种价值认知、价值认同过程,是一种情感认同。提高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认同程度并不意味着科学发展观就能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让科学发展观真正发挥影响力,积极引导青年价值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符合青年发展的需要、结合青年的利益需求。其实就是提升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力,认同力是青年把科学发展观内化成自身的行为能力,使自身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与科学发展观意蕴的精神和要求趋于一致的能力。
2.相关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已生成,而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此时会无所适从,无所选择。因此,我们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给予引导和帮助,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注入青年价值观之中,提高青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程度和认同程度。从而确立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这才是青年价值观的正确方向。
(1)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青年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必须使科学发展观深入青年之心,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让青年了解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才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才能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第一,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语言要青年化。要用通俗化的语言阐述科学发展观,让青年能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清楚,不要高深莫测的晦涩理论。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内容要时代化。要让科学发展观与多元化的价值观进行平等的讨论和争论。科学发展观的逐渐认同就是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形成。科学发展观引导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青年的需求,以时代化的内容和形式来感染、教育青年。三是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方式要多样化。不要拘泥于自上而下地说教,要结合不同青年的特点和需求,让科学发展观与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四是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效果要感化青年。通过故事及其他文化产品渗透到青年大众头脑中,来感化青年大众。不要小看故事的力量,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经典几乎都在讲故事。可以让科学发展观融入文化产品之中。美国的大片、日本的动画片、韩国的电视剧等都充分渗透融入了这些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号召这个层面,还需渗透转化为文化产品;不仅是要融入文化事业,还要渗透物化到文化产业之中,因为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价值判断、道德情操、文化心理和思想性格,它比震耳欲聋的号召、呼唤来得自然和深刻,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第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青年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要深刻体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体系,要勇于创新,善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
第三,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一是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青年,归根结底就是科学发展观内化为青年自身的观念,形成信念自觉、精神自觉和道德自觉,从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二是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环境的复杂化让青年迷惑,选择的多样化让青年迷茫,标准的多元化让青少年迷失。青年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经受住政治的考验、名利的考验、生活的考验。青年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自觉确立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信仰和精神。三是自觉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青年既要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又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个人的发展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中去。当代的青年,处在一个变化的年代,青年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从而引导民族与时代同行。
(2)坚持分类引导青年价值观。根据不同类别青年群体在职业背景、社会阅历、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显著差异,结合其价值观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引导。
第一,抓住不同青年群体特征,开展不同引导活动。针对大学生、企业青年、进程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青年群体特征,努力找准其思想意识的特点,打造不同的思想教育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比如,针对大学生,可以强化忠诚教育,运用“唱读讲传游”方式;针对企业青年,可以举办企业文化巡展,宣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青年的主人翁意识;针对进城务工青年,可以举办文化节等主题,让其感觉到社会的温暖;针对农村青年,可以宣讲与他们相关的政策,让他们感觉到国家的关心和支持。
第二,积极运用新媒体,有效引导不同青年群体。要根据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主动在青年工作中不断融入新媒体元素,增强引导青年的实效性。比如说,筹建新媒体传播中心,与青年喜爱的知名栏目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艺术、时尚、情感元素在教育引导中的作用。针对大学生,可以创建网上团校、搭建微博平台、创办电子杂志等;针对企业青年,可以建立QQ群、组建博客圈等;针对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可以构筑短信平台。
(课题主持人:颜海林;课题组组长:艾理生;课题组副组长:朱雄君、邓志强;课题组成员:陈志辉、罗爱华、郝涛)
注:该文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2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责任编辑:杨长征、杨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管理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