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路径选择

发表日期:2023-04-14作者:郑浩编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出处:共青团中央

  1. 规范学科知识型少先队活动课程,提升课程的知识化和数字化水平

  学科知识型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队章和少先队基本知识,学习少先队礼仪,学习时事、团章和共青团知识等,通过政治知识的学习在认知层面传承红色基因。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科知识型少先队活动课程要充分考虑知识呈现的数字化和电子化,实现少先队教育的“无缝学习”(U-Learning)。未来的少先队活动课程不仅应具有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卡通形象,提供活泼生动的微课、电子读物等数字化教材,而且要重视如何将数字化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行融合,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字化课程学习感知体验。以全国少工委 2015 年发布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例,其中“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部分强调“根据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研发少先队活动课程各种资源”,“运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在互联网通信技术、大数据和 AI 飞速发展的当下,在无缝学习环境的助力下,现代教育基本实现了时时处处学习,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组织意识、道德养成、政治启蒙、成长取向”内容的教学很难离开系统的知识化活动教材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支撑。总之,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建设必须着眼未来,重视课程的知识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数字化和电子化。 

  2. 丰富校外少先队活动课程,为课程开展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和安全环境保障 

  校外活动是少先队活动课程最重要的课程形式,是少先队从建队之初就开始推广的品牌特色。少先队校外活动课程主要与实践活动结合,其教育目的是通过“做中学”、体验教育、活动学习等方式,帮助少年儿童接触社会生活、接触大自然、体验伟大的时代、增加情感体验、丰富成长经历,实现少先队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新时代的校外少先队活动既要高效运用校外各种场馆资源,更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获得感与收获,提高实践体验的满意度。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的“突出实践育人特色,推动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发展”部分,中央已经从全局的高度为校外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资源建设做出顶层设计:“根据各地现实需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基层党群活动场所和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年之家等各类文化场馆、社会资源,建设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让少先队员就近就便参与校外实践活动。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与少先队组织建立联建共育机制,为少先队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各地新建、整修相关文化设施时,条件具备的要开辟少先队员活动场地。”因此,新时代校外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要从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发展、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将社会场馆资源纳入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体系以提高红色基因传承效果。 

  3. 创新活动课程教学形式,建设具有跨学科特点的课程 

  新时代少先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活动课中如何将抽象的组织意识、政治启蒙“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既是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也是重塑和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吸引力、实效性的题中之义。从当前成功的教学案例来看,在活动课程中,不同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的高度融合主要是借助项目式学习来实现的。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借助问题导向和实践体验的模式,让学生把陌生抽象的知识与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相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知识的理解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精选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充分考虑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可能性,在确保活动项目符合少先队活动课程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保证项目式学习具备确定的项目主题、可行的解决方案、清晰的评价标准等,从而为少先队辅导员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教学留足空间,真正做到“一纲多本,鼓励创造”。此外,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儿童性也要求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根据儿童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大胆创新活动课程教学形式,突出课程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4. 培育少先队活动课程实践共同体,构建协作学习的组织育人环境 

  少先队组织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大、中、小队的组织形式,运用少先队仪式、主题队会、主题队日、少代会等载体,透过少先队队旗、队徽、队歌、标志、队礼、呼号、作风、入队誓词、鼓号等来营造组织育人环境。这种教育形式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是为儿童自我主体意识的生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即儿童把在少先队组织中的主观感受和理性认知融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中,进而改变和重塑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念。因此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中,要发挥和运用好协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在活动规模上,在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前提下,辅导员应适当安排,开展校内外的活动教学时按照 4 ~ 6人的规模组建协作学习小组,以便促进组内学生之间在学习、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沟通,更好地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在学习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要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心理。首先,围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工具、辅导教材的视听感受,尽量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惊喜,如采用 VR、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增加活动的竞争性和挑战度。可以围绕活动课程的内容,采用小组竞赛、公开演说、主题表演等丰富课程表现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开展合理评价,让大多数学生体会到参与少先队活动的成就感。课程的难度和挑战性要控制在合适的 ZPD 之中,使活动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获得参与活动课程的奖励。总之,在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协作学习小组中,每名学生都是参与者,都应能感受到组织的包容和荣誉感,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应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融洽的组织氛围可从根本上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际效果。 

  原载 郑浩:《新时代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逻辑架构和路径选择》,《少年儿童研究》2021年第8期 

  摘编 朱婧薇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