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发表日期:2023-03-31作者:郑浩编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出处:

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共青团工作研究所 郑浩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少先队把握组织属性,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集体生活和活动方式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引导的活动课程。从课程论的角度分析,少先队活动是活动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提倡的经验课程观。进步主义教育者们认为,课程应与学生个体的经验紧密结合,经验既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经验课程观肯定直接经验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突破教材,从社会和自身实践中进行学习。这些理论观点为现代学校教育开设实践活动课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新时代我国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提供了学术支点。

1. 活动经验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

· 杜 威(John Dewey)作为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不仅直接把教育和课程的本质归结为“经验”,而且认为除了间接的知识体系外,个体活动的直接经验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杜威提出唯一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产生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通过实践活动而感知到所有的社会情景及各种要求引起的。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教育应该被视为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进程和目的是同一个东西”。

进步主义教育所推崇的“课程即经验”“课程即活动”的经验主义课程观,对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一方面,它扩大了课程的内涵,肯定了教育和课程资源的社会属性,教育教学课程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学生在成长中获得的直接社会经验,这为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它明确了教育和课程的实践属性,强调实践活动中的动态生成经验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具有课程内容上的价值,也在学生学习中具有工具价值,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认知论依据。

2. 实践活动是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

后现代课程理论借助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经验主义的课程观,不仅把课程理解为活动,更把实践活动本身视为课程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赋予实践活动认识功能。威廉·派纳(William F. Pinar)从课程“概念重建”的角度将课程理解为“一个过程”:“是一个动词,一次行动,一项社会实践”而“不只是我们的劳动场所,它成为我们的劳动产品,我们因它而改变,它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它是一场持续的、复杂的对话”。派纳通过重构课程内涵把课程从静止的客观知识中解放出来,把课程定义成活动过程,课程也就成为一种持续变动、生成的状态。

由于课程被视为个体认知重构的过程,传统课程所依赖的外在知识教学就与学生个体内在的认知方法、逻辑之间产生了客观矛盾和冲突。课程与儿童之间的这种矛盾冲突被经验课程理论归纳为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之间的根本对立,而课程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把现有的个体经验转化为以有组织的真理系统为特征的、被称为科目的东西,这是一个经验的继续改造的过程。教育者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之间的转化,一般需要进行教材的心理学化,转变课程教材编写和教学呈现的基本逻辑,把教学“恢复到它所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之中”,“转化为直接的和个人的经验”,即通过把按照知识客观逻辑形成的学科知识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经验知识,实现学科逻辑与心理认知逻辑的统一。由此可见,个体活动经验其实是化解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之间对立的中介,在本质上是个体认知学习的过程。依据上述理论分析,少先队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丰富学生个体的直接经验,通过营造广泛意义上的个体认知的社会建构环境来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向心理逻辑的转变。因此,少先队活动在本质上具备普通教育教学的心理认知功能,也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与学校教育教学密不可分。

3. 集体活动是协作学习的外在环境

协作学习是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从理论来源看,协作学习理论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在独立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之前存在一个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其他学生或者教育者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辅助(scaffolding),这个阶 段 就 是 最 近 发 展 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学 生 在 ZPD 高效学习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就是借助持续的互相协作和支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共同体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促进同侪之间的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更重要的是,学习共同体微缩了人类社会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中创设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历史、语言等社会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少先队在建队伊始就将组织育人、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途径。这种“在集体中教育,为集体而教育”的集体活动,不仅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协作学习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外在环境。因此,在经验课程观提出的课程生成理论主导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协作学习成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教学理论。

原载 郑浩:《新时代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逻辑架构和路径选择》,少年儿童研究20218期

摘编 朱婧薇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