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四年级:被忽视的成长关键期

发表日期:2010-08-15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在动物的心理实验中发现,在动物早期的发育过程中,动物的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如果错过这一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时机就叫关键期

当把动物实验引申到早期儿童发展教育研究中时,现代科学家发现,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的发展,关键期同样存在而且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也把它称为敏感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有一段特殊的时期,其成熟程度最适宜于学习某种行为。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在孩子小学六年学习中,每个年龄段都很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三四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被家长们忽略。因为此时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增强,熟悉学校生活,又没有升学压力。其实,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教育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首先,和父母的关系。有研究者提出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三阶段模式。第一阶段,6岁以前,父母控制,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第二阶段,6-12岁,共同控制。第三阶段,12岁以上,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可以说小学三四年级正是第二阶段的关键期,父母控制向儿童控制转变。因此,父母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在一定距离内监督和引导孩子的行为;有效利用与儿童直接交流的时间;加强儿童的自我监督行为(如解释行为标准,说明如何减少危害)和教儿童知道合适寻求父母的指导。

其次,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无条件信赖、服老师的程度有所下降,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他们开始对老师做出评价,对满意的老师表现亲近,并报以积极反应,对不满的老师表现疏远和反抗。同样是批评,来自喜欢的老师,孩子会感到内疚和羞愧。来自不喜欢的老师,孩子则会反感和对立。

再次,和同伴的关系。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开始有意识选择同伴,将友谊视为抽象的相互关心,分享情感和相互安慰的内在关系。小学中年级被喻为“团伙年龄”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增强,喜欢和小伙伴在一起,受同伴的影响很大。

这些复杂的心理变化是缓慢的、潜在的,如果父母不细心观察,很难意识到。往往是孩子出现明显学习成绩下降或者其他行为问题后,父母才猛然醒悟。在学校工作中,老师们也发现,一些孩子到了高年级,不但学习成绩很难提高,而且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也比低中年级难多了。原因就是在中年级时,家长没有把握好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希望家长充分意识到,小学三四年级一定是一段不可忽视的成长关键期。

 

注:摘自弓立新《主持人语》,原文发表于《少年儿童研究》(家教版)2010年第4期。

责任编辑:弓立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