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加坡家庭价值观的提出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指出,一个社会有怎样的表现,是看它有怎样的文化价值观。道德教育的关键是看他有怎样的价值观,他认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根基。一旦失去文化根基,人就失去了信心。可见,新加坡的领导人很重视家庭的道德教育。于是,新加坡于1993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家庭价值观委员会,负责收集民意,拟订家庭价值观。经过努力,最终制定并公布的“家庭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亲爱关怀,互亲互重,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
为了贯彻家庭价值观,2000年11月,新加坡成立了一个由政府和民间代表组成的“大众教育家庭委员会”,旨在解决新时代里的家庭及生育问题。2001年7月,民意处理组建政府制定《家庭宪章》。清楚地列出了家庭生活方面的所有权利,并强调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确保家庭的基础和价值观继续得到保留。
2.新加坡重视家庭价值观教育提出的原因
(1)西方价值观对家庭的侵袭加剧。在引进西方科学术的同时,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与风尚也随着进入并流行于新加坡,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以及吸毒、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尤其是青少年的“洋化”思想更为严重,他们贪图享乐,不尽孝道,把老人看作自己追求物质享受的绊脚石,遗弃老人的事时有发生。李光耀认为,如果让这种现象蔓延,将会严重的危害到社会的基本单位﹑建立社会的砖块——家庭,从而使新加坡社会瓦解和堕落。因此,他明确指出,要避免是新加坡成为“伪西方社会”必须保持两个基本价值观,“一是社会高于个人,二是家庭是社会的核心”。主张用东方价值观抵御西方价值观的侵蚀。
(2)家庭对实现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赡养关系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吴作栋认为,没有家庭,就没有个人,而社会又是由家庭构成的,这种价值观对我们至为重要,华人、马来裔人和印度人都很重视家庭,那么,就让我们以此为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吧。
(3)中国儒家家庭伦理的影响。20世纪初,来到新加坡的中国人,由于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家庭观念根深蒂固,不但孝敬老人,关爱家庭成员,而且重视子女的教育,举止文明礼貌,他们在新加坡的事业做得也很成功,因此,为新加坡建立自己的社会价值观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随着现代化的实现,新加坡传统的东方价值体系正在走向失落,出现了文化认同的危机,现代新加坡有可能变成没有“根”即没有文化传承的“伪西方人”。因此,政府决定推行儒家伦理。
3.新加坡家庭价值观的特点
(1)“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的共同价值观。新加坡一直都很重视家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受西方国家家庭价值观的不良影响,新加坡出现了家庭观念淡薄、离婚率高、单亲家庭增多、遗弃老人等严重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新加坡政府在其“共同价值观”中提出了“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的内容。新加坡政府认识到,只有重视亲情和家庭、孝敬父母,才能遵纪守法、效忠与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只有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稳定,才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才能为老人提供安乐的住宿和得到好的照顾。李光耀认为,国以民为本,有国先有家,有了稳固的家庭,国家的凝聚力才能增强。新加坡领导人正是引用了中国儒家的“齐家而后治国”的思想。一是以孝悌和夫妇之道构成的家庭伦理体系,是中国家庭文化的核心,《颜氏家训·兄弟篇》所云:“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慈以后,至于九族,皆于三亲焉。”这其实就是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二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规范是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在儒家看来,家为国之本,治国首先要从治家开始,《大学》云:“孝者所以事君也,弟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又云:孝、悌、慈“其为父子兄弟是法,而后民法之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就是说,一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是不同的,他有可能同时是父亲、儿子、哥哥和弟弟,但只要遵从孝悌之道,在治理国家时,老百姓才会尊敬他。一个家庭如果仁爱的话,一个国家的人都会有仁爱之心,一家礼让的话,一个也会兴起礼让之风。这是所谓的“齐家而后治国”。
(2)“家和万事兴”的家庭价值观。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家庭在社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持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家庭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中国古代统治者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其“以孝治天下”的治国原则便是这种认识的产物。受儒家传统的影响,新加坡统治者也认识到了家庭对国家的重要性,李光耀曾经这样解释中国传统道德中“修齐治平”的思想,即“修身”是检点言行,提高自身修养,成为有用之才;“齐家”是家庭秩序井然;“治国”是管理好国家,“平天下”是使天下太平。在新加坡“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八德”中的孝,孝敬老人,尊重长辈,使家庭稳固。李光耀曾指出,如果孝道不受重视,生存体现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变得粗野。新加坡非常重视建立和谐的德育教育和和谐的家庭价值观。
(3)家庭价值观的物质保障——“居者有其屋”。孟子曰,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老百姓连起码的住房都没有,家庭就没办法稳定,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所以住房是一个家庭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只有有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才能搞上去。
新加坡政府认为,解决好人民的衣食住行,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故新加坡政府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由于新加坡没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和共同的历史基础,一般的家庭尤其是国民服务人员的家庭如果没有住房,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捍卫的是有钱人的财产。因此,必须让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资产尤其是房子,这样有利于建设新加坡的社会稳定,不仅使其经济和文化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每个家庭的成员都自觉的遵守“共同价值观”和“家庭价值观”。
注:摘编自孟瑞霞的《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教育》,原文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4月第23卷第4期。
摘编、责编:刘秀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