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研究中心

青少年互联网行为及“网瘾”问题研究(3):互联网与青少年的发展

发表日期:2009-11-01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我们不能忽略互联网与青少年的内在特征决定的两者间的必然联系。

一是网络活动的自主性、平等性适应了青少年的内在发展需求。网络的自由性符合青少年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青年人最怕和别人不一样,但更怕和别人一样,他们追求一切有个性的东西。互联网的自由原则最大限度上满足了这一心理,提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在现实社会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面对的往往是所属群体的权威。在家庭面对的是家长,在学校面对的是教师。权威们以社会的主导文化为本,对社会化的接受者进行积极正面的教化, 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有益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青少年进行社会教化的内容也受制于实施者,这不仅青少年获取知识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压抑着青少年的个性,使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不能得到最充分自由的发挥。网络使人们的社会化空间得到扩展。“网络社会成员”身份是匿名的,社会化的接受者可以相对自由地、不受社会权威约束地从这一社会环境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和信息,这提高了青少年接受社会化的自主性,也给了青年人拥有自己平等的权利和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二是网络行为的交互性、多维性为青少年搭建了开放自我的平台。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影视文化、书刊文化、广播音乐文化等3大媒体文化的优点,具有整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内容,涵盖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这些新的人类文化成果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和思路,为青少年日常生活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同时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最广阔的空间,青少年可以在网络中不受任何限制地发表意见,张贴图片,甚至即时表演,并且及时得到回应和互动,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难以建立的开放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提供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进入的互动团体。

三是网络的交互性、多维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满足了青少年强烈的探求欲望,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四是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实现了对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替代和迁移。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为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矛盾和冲突,有很多压力和焦虑,甚至会发生心理状况的异常,网络世界为处于发展冲突之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不愉快,甚至憎恨暴躁,都可以再进入虚拟世界时得到迁移和解脱。

总之,互联网是一个新的事物,而青少年天生就对新事物充满兴趣,拥有其他群体不具备的快速接收能力。网络整体上的异质性对青少年形成了强烈吸引。网络作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虚拟世界,形式丰富多彩,异质性强,青少年在其中可以充分张扬个性,满足多种需求,汲取各种养分。所以,互联网在青少年眼中是万花筒,充满无限的吸引力。

 

注:摘编自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互联网与当代青少年的发展研究》,北京科普之窗网站。

摘编:陈晨

责编: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