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研究中心

一二九运动研究(9):朱穆之谈一二九运动

发表日期:2011-02-21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我是1933年进北大的。一进北大就有斗争,学生会分两派建立了许多组织,什么世界语学会呀、文艺团体呀,还有一个“1936研究会”,是1934年成立的。那一阵很热闹,相当活跃。1934年秋宪兵三团到北平,大逮捕,白色恐怖,全部消沉,北大什么组织都没有了,什么活动都不行了,非常沉闷,一直到一二九前夕。

北大学生会是一二九第二天成立的,但在这之前各班就开始选学生代表,活动起来了。一二九那天校园里打钟,东大的同学在外面叫,大家才出去的,是临时组织的。是谁在王府井被打伤了,回来在红楼后边的广场上还介绍了一番。第二天成立学生会时也有争论。天石先上台主持会,后来不知怎么又把我弄上台了。学生会一成立就宣布罢课。后来,胡适就召集学生训话。在一院的一个教室胡适说:“你们成天这么闹,华北的事情,我们几个大学,有我胡适,有蒋校长,有梅贻琦,还有师大的李蒸。我们几个人在那里坚持,天塌下来有我们顶着,你们这么闹……”大家没有听他的一套。

一二九学生运动之所以发生的确有党的工作和影响。北大那时不管有没有党支部,但党在北大是有活动的,北大左倾是比较明显的。1935年那一段沉闷压得比较厉害,所以北大不如清华先搞起来,但一搞起来后,北大左派力量占绝对优势。每次开大会,国民党的几个学生都要捣乱,但都捣乱不了,我们占绝对优势。

一二九运动之所以能搞起来,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一大批具有爱国心的人都起来了,看国民党实在不象话,要求抗日,这股力量是很大的。当时,资产阶级也在分化,蒋梦麟、胡适想把学生运动控制在他们手里,但是对于抗日,他们也觉得不能反对。在警察、市民中对抗日都有反映。虽然运动是学生闹起来的,但不只是学生,而是通过学生总爆发。抗日统一战线自然地形成,人心所向。

注:摘自《一二九运动45周年座谈会讲话》。

 

摘编、责编:胡献忠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