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研究中心

早期青年刊物介绍(2):《先驱》(1922-1923年)

发表日期:2010-10-24作者:编辑:system出处:

 

1922115共青团历史上第一个机关刊《先驱》创刊。它是在恢复和整顿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时,为了加强团的思想建设,由刚恢复工作不久的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办的,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先驱》编辑部设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内,由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邓中夏以及团员刘仁静等主编。在《先驱》的发刊词中,编者鲜明地提出:刊物所担负的任务有以下三项:“一是努力唤醒国民的自觉,打破因袭、奴性、偷惰和依赖的习惯,而代之以反抗的创造精神。二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情形,而求得最合宜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三是介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成绩和失败之点,以供我们运动的参考。”据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团员罗章龙回忆,《先驱》的刊名表示青年一代的积极分子,与青年团的宗旨暗合。《先驱》创刊时,原本定为半月刊,每期四开四版一大张,但因种种障碍根本没能按期出版[1]。在192211525215《先驱》由北京地方团组织出版三期后,被北京军阀政府查禁,编辑部转到上海,改由团临时中央局主办。1922315出版了第4期。从这一期开始,《先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机关刊。1922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了正式的中央机关,《先驱》从第8期起,转由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办,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先驱》刚迁到上海时,由施存统主编,团的“一大”后,仍然主要由施存统主编,中国共产党著名的理论家、宣传家、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蔡和森也曾担任过主编。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鉴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环境险恶,出版发行人及编辑部地址均未署名,第一期发行后,即有读者询问,编辑部只得在报纸上登载启事:“本刊向未觅定地址,爱阅君请就近与该处代办人订阅可也。”可见,这一刊物当时主要是通过各地团组织秘密发行的。在编辑出版《先驱》的过程中,存在人手紧张、稿件缺乏、经费困难的问题,出版工作从写稿、约稿、编稿、校对、跑印刷厂,均由编辑人员自己承担,编辑的工作任务很是繁重。

《先驱》出版后,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十月革命、宣传共产党和青年团的主张,对扩大共产党和青年团在社会和青年中的影响,加强对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统一全团的思想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另外,《先驱》还运用较大篇幅探讨和研究有关中国革命和青年团建设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分析、青年运动的方向、青年团的工作方针、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关系等。这些探讨和研究对于诞生不久的党和团更快地从思想上政治上成熟起来无疑是有益的。但是,由于《先驱》较注重发表政论以及探讨青年运动问题的理论文章,对青年的切身问题报道和反映极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在青年中的影响。

《先驱》办至25期,因军阀政府加强控制和自身工作方面的原因,于1923815停刊。

 

注释:

[1]《党史资料丛刊》1981年第二辑,第5135页。

编撰:贾忠才

责编:胡献忠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供稿)

读者读过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