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1896-1943),原名陈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人。1912年离开黄冈,来到省城武昌,入省立一中读书。1914年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1916年考入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酷爱文学,精通英语,同时也以校内的足球健将和长跑能手著称。1919年五四运动,他是武汉地区学生游行的带头人,并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1919年夏大学毕业后,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并到董必武主持的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地。1920年8月,与董必武等人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的寓所里秘密成立了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并着手组织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备工作。11月7日,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组织会议,他以团员为骨干,在大中学校建立读书会,组织师生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等书刊。1921年,任湖北人民通讯社社长。7月,同董必武一起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会后在中共武汉区委分管组织,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到女子师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的管教,主张剪发、读新书。在他的影响下,女师学潮中的骨干徐全直参加了共产党,并与他相爱成为夫妻。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事后遭通缉,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同年6月,在广州出席党的“三大”,并在会上作了京汉铁路“二七”惨案的报告。1924年秋潜回武汉,组建中共武汉地委并担负领导。1925年1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考文献:
[1]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九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郑洸等:《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1919-1979)》,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
编撰:王 旭
责编:胡献忠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