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研究撰写的《当代中国青年人口与健康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报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第12部青年“蓝皮书”。
青年“蓝皮书”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关于我国青年发展状况的年度研究报告。青研中心青年“蓝皮书”课题组确定2007-2008年度以“当代中国青年人口与健发展状况”为研究主题,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研究,形成了44万字的学术专著。
本书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社长刘俊彦副研究员统稿修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研究员主编审定,是了解研究我国青年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需要此书,可向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邮购。
《当代中国青年人口与健康发展状况研究报告》编写委员会
主任:郗杰英 副主任:孙云晓、安国启、刘俊彦
委员:郗杰英、孙云晓、安国启、刘俊彦、翟振武、侯佳伟、方奕、何玲、褚宇帆
主编:郗杰英 副主编:刘俊彦
撰稿:刘俊彦、侯佳伟、陈卫、明艳、茅卓彦、刘伟、辛妮妮、陶涛、夏亮、何玲、梅建、任弘、崔红、李辉、褚宇帆、刘俊峰、周涛、雷雳、师保国、方奕、代祺、刘海骅、倪男奇、唐明、陆晓娅
《当代中国青年人口与健康发展状况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一、青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均呈逐年减少趋势,这是伴随我国生育水平下降的过程而发生的
四、广东是青年人口数量最多的省,流动成为影响青年群体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八、青年在二、三产业中就业的比例高于父辈,还有3%左右的NEET群体
九、青年未婚比例逐年升高,青年中存在一定的早婚现象,乡村女性早婚比例相对较高
一、14-30岁青年独生子女规模近6000万,占同龄人口的19%
第五章 中国青年人口发展趋势
第一节 预测数据与方法
第二节 青年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
第三节 青年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第二部分 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第六章 中国青少年儿童1985-2005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和对策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青少年儿童身体机能状况不容乐观
三、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状况
第三节 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讨论与对策
一、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中国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健康问题
二、营养不良和低体重仍普遍存在
三、我国城乡儿童青少年身体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呈下降趋势
四、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第七章 当代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
第一节 相关调查情况
第二节 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基本状况
一、城市青少年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改善
二、城市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
三、城市青少年儿童肺活量持续下降
四、城市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有所下降
第三节 城市青少年儿童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超重及肥胖已成为大中城市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二、城市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第八章 中国农村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分析
第一节 农村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基本状况
一、生长发育水平有所提高,但增长幅度低于城市
二、肥胖和营养不良并存
第二节 农村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与面对的挑战
一、农村学生微量营养素普遍缺乏,贫困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
二、经济转型期更需要关注营养过剩问题
第九章 中外青少年儿童生长水平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概述
第二节 中日两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比较
一、中日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差异
二、中日儿童青少年生长速度的比较
第三节 中国与欧美等国家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趋势
第十章 当代中国青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报告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城乡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发展状况与趋势对比分析
一、身高
二、体重
三、维尔维克指数
四、BMI指数
第三节 城乡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发展状况与趋势对比分析
一、握力
二、肺活量
第四节 城乡学生运动素质指标发展状况分析
一、体前屈
二、立定跳远
三、
第五节 城乡学生各项身体指标均值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对比分析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运动素质
第六节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角度
二、学校角度
三、社会角度
第三部分 当代中国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第十一章 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念
二、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特点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表现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龄差异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一、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二、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时代变化趋势
第四节 对未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的建议
一、对未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二、对未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建议
第十二章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报告
第一节 研究假设、量表的选用和样本的构成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二、关于量表的选用
三、样本的构成和学生基本情况
第二节 量表的计分方法及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量表的计分方法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第三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二、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
三、高中生的压力源现状分析
四、高中生的应付方式现状分析
五、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第四节 假说检验与分析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二、高中生的心理压力、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三、高中生的心理压力、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四、高中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
五、高中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
六、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三、高中生压力源的状况
四、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现状
五、假说检验
第十三章 “青春热线”咨询案例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方法
一、青春热线及其服务简介
二、案例抽样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三、案例总体描述
第二节 咨询主题的相关分析
一、呈上升趋势的校园问题
二、发展为重的职场问题
三、扑朔迷离的情感与亲密关系
四、自我探索:青年时期的自我提问
五、关于“性”问题的咨询分析
六、子女教育成为家庭难题
七、精神心理疾病的电话求助分析
八、应激与心理危机
第三节 青年心理问题的干预建议
一、教育预防为主,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层面的多维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体系
二、心理健康基础在童年形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心前移
三、广泛开展同辈教育和关怀
四、在学校与家庭之外,搭建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支持网络,大力发展服务青少年的公益机构
第四部分 附录:中国青年人口数据资料
附录之一 青年人口状况数据资料
附录之二 青年教育状况数据资料
附录之三 青年劳动就业状况数据资料
附录之四 青年公民参与状况数据资料
责任编辑:杨守建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