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即“Digital Divide”,此概念最初是美国商业部在《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的。而根据经合组织(OECD)2000年的定义,它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体、团体和地区在获得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和使用网络等方面机会的差距。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在线新闻里则直接把"数字鸿沟"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填平数字鸿沟时,数字技术及其传播得到了极大发展。英国政府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英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平民化”色彩较浓,其所有在线计划的目标是保证每个英国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好处。从小学到家庭,这些计划将利用信息技术为英国各地的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缩小数字鸿沟是英政府努力的一方面。
英国2000年10月上旬,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宣布了一项"缩小数字差距"计划。提出要为贫穷社区免费提供互联网接入点,免费提供信息技术培训,为低收入家庭提供10万台二手电脑。为了实现“在5年内使每个英国家庭都能上网”的计划,他颁布了几个重要措施:在全国建立超过700家的互联网接入中心(IT access centers);对那些愿意为雇员租借计算机的公司提供税收优惠;培训课程为网络新手提供85%的折扣;提供10万台整修过的计算机,以便低收入家庭低价购买或者租赁;在2002年之前,把互联网接入英国所有的学校和图书馆等等。另外,英国政府还争取为残疾人、居住在国外的英国人以及在英国经商的外国人提供服务;争取在没有特殊情况下24小时提供行政服务;并着重推动了在住所变更、长期上门护理服务、死亡通知、退休通知和公共服务利用指南方面的一站式服务。正在建立的英国在线中心的网络系统,将所有的在线中心连接起来,为公众提供终身电子教育。英国还建立了国家学习网,将许多机构与供应商连接到一起(如学校、大学、博物馆、图书馆及广播),向人们提供互联网教育。英国缩小数字鸿沟的作为,一方面体现了英国的民主和平等,另一方面也是互联网快速且合理发展的表现,它惠及了社会的发展。因为信息化和网络化加剧了旧有的阶层、种族、性别和代沟问题,产生了新的结构性失业,使社会的内在矛盾更为复杂化。数字鸿沟已不只是国家间或国家内部在信息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的使用、电子化服务方面差别的问题,它牵扯到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牵扯到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方面的社会问题。
注:该文节选自华中科技大学姜群的硕士论文《英国互联网管理体制透视》,刊载于《中国期刊网》2008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供稿)